做事的方法 郝伟 2021/02/22 [TOC]
1. 高效沟通几点要求
答啥问啥 理解对方的问题,只回答对方提问的,尽量不要做过多的解释。 答案有以下三类: a) 有答案,直接告知; b) 不确定,首先表示不确定,然后再告之可能的答案; c) 不知道,直接告之不知道,并简单告之未知的原因。
收到确认 在收到有要求的消息后,一定要回复“收到/OK/好的”,表示已经收到。 收到确认是一种基本的沟通流程,以明确表示接收者已经收到,作用是收到的确认。
不明确时提问 在理解不清楚时,一定要进行提问确认,否则会造成理解的方向偏差而导致工作内容错误而浪费时间。
任务跟进询问 任务完成后,要及时提交,如果提交后没有收到反馈要及时询问。
介绍事情的方法 在介绍事情时,应该采用总-分结构,先宏观介绍事情的整体情况,再具体到各个细节。
2. 关于工作日志
工作日志是对工作内容的总结,包括以下两点内容:
- 工作内容:主要做了什么
- 工作成果:达到了什么效果
3. 什么是细节?
细节其实就是对事物属性的定量描述。我们看以下三个示例:
- 今天改了一个bug
- 今天改了一个程序溢出的bug
- 今天改了一个字符串为空程序就溢出的bug
- 今天 改了一个get_id(str)函数中输入字符串为空就溢出的bug
显然细节程序 4>3>2>1,其原因就在于添加了对bug的定量描述。这些描述越多,自然就越具体,细节越丰富。越能够表明事情的真相或本质。所以细节其实就是添加对事情特征的描述,这些描述的丰富精准度直接决定了信息的准确性。
下面再看一下反面示例,这是取自某员工工作周报。
上周总结:
对漏洞信息文本实体标注了一些,
主要看了一下实体识别模型的源代码,对整个流程大致弄清楚了。
本周计划:
对之前标注的文本在代码上跑一遍,看看识别的效果怎么样。
对漏洞文本识别总结输出一份文档。
周报中存在不少问题,可以总结为以下两条:
- 描述过于口语化,“一些”,“看了一下”,“大致”,“弄”,“跑一遍”,“看看”。
- 严重缺少细节,比如漏洞信息文本是什么,看了哪些源代码,什么流程都没说。
那么,怎样是比较好的日志呢,可以修改为以下内容:
上周总结
* 对漏洞信息文本 aaa.txt 中的漏洞描述中的漏洞和相关实体进行了标注,完成约80%,标注输出文件为 bbb.txt;
* 阅读了 ccc 源代码(下载链接)中关于XXX的部分内容;
* 主要目标是理解实体识别模型的实现原理,目前已经基本掌握了整个逻辑流程。
本周计划
* 使用 ddd 对之前标注的文本 aaa.txt 进行标注测验,验证其精准度并与之前的算法进行对比,输出结果报告;
* 对近两周漏洞文本识别调研的内容进行总结,输出一份调研文档。